木炭机设备_BOB体育登录_综合APP下载苹果

很多人想象的中美决战还未开始可能就已结束

时间: 2025-04-03 17:34:48 |   作者: 木炭机设备

  

很多人想象的中美决战还未开始可能就已结束

  2015年成为中美博弈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之年。在那一年,中国的外汇存底犹如开闸放水的水库一般,转眼间便减少了近1万亿美元,从将近4万亿美元降至3万亿美元出头。同一时期,股市的情况更是一片混乱,股灾频频发生。6月至7月间,沪深两市仿若置身于过山车上,上证指数从5100多点的高位迅猛下跌,最低时跌至2800多点,市值消失了几十万亿人民币。

  为了挽救这摇摇欲坠的局势,国家方面快速行动起来,证金公司被推至台前,成为救市的核心力量。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内21家一流券商,组建了一个救市团队,其资金规模宣称达到千亿量级。

  7月上旬,这批券商共同表明态度,拿出不少于1200亿元的资金用以购置蓝筹股ETF,并且作出承诺,在上证指数处于4500点之下时,不会减持自身持有的股票。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投入的救市资金仿佛石沉大海一般,股市依旧无法停止下滑的态势,连续多日都未能改变千股跌停的凄惨状况。

  进入7月中旬,状况依旧未见起色,公安部径直介入其中,颁布了一则很重要的公告,宣称全国的公安机关将会依法对证券期货领域里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打击。公安部还与证监会携手展开调查,查明了一批借助程序化交易与虚假申报来扩大市场波动的事例,甚至存在某些机构因有操纵股价的嫌疑而被立案侦查。到了8月,做空的势头被大大遏制,股市这才得以缓口气,上证指数逐渐稳定在3000点之上。

  当金融市场处于动荡不安之际,美国那边好像察觉到了契机。2015年恰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中国于2014年才推出沪港通,其目的是加快人民币走向世界的速度。然而,有人趁着这一形势,提出了更为激进的想法,即推动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将资本账户完全放开。

  这个想法听上去很不错,走向国际化嘛,谁会不期望自己的货币能像美元那般在全球畅行无阻呢?然而现实状况远非如此简单,那时中国的金融体系还没有强大到足以与美元直接抗衡的程度。外汇存底尽管数额不少,可是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冲击面前,稍有差池就极有可能陷入被动。要是真的依照这样的形式行事,就如同自己尚未练就进攻的能力,便率先将自家的大门拆除,任由对手长驱直入。

  美国当然乐于见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发生,毕竟要是中国的金融防火墙不复存在,美元便有了可乘之机。2015年的时候,美联储就已经在筹备加息事宜了,美元升值的预期使得全球资金跃跃欲试。倘若中国开放资本账户,那些热钱非常有可能带着做空的力量冲向人民币,金融体系或许会在刹那间崩塌。

  在关键的时刻,中国的高层毅然决然地采取了制动措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规划被中止,资本管制再次加强,外汇管理部门增强了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控强度。央行借助窗口指导的方式,责令商业银行严谨地审核外汇交易,避免大规模的资本向外流出。外汇存底的下降速率慢慢减缓,至2016年基本稳定住了局势。

  在2017年前后,中国的金融体系终于站稳脚跟,度过了前几年那令人惊心动魄的危机,美国企图通过金融战一次性“收割”中国的战略目的基本落空。美国自然是不甘心的,2016年末至2017年初,美元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接连三次提高基准利率,将其从0.5% - 0.75%逐步提升至1.25% - 1.5%。美元指数一路攀升,最高达到103以上,全球资金纷纷开始向美国回流。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美元升值的确让美国获取了若干战术性的益处,像是吸引了一部分热钱,令别的货币有些招架不住。人民币同样承受着压力,2017年上半年其对美元汇率从6.9上下一度跌破7,然而中国方面坚决不肯让步,央行借助外汇市场的操作以及对离岸市场的干预,将汇率稳定在6.8至6.9的区间内。中国坚守防线,资本账户坚决不放开,美国的战略目的根本没办法达成。

  美国为何如此艰难也无法得手呢?一种原因是中国自身顽强抵御,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内部的状况起到了阻碍作用。在那几年间,美国的财政赤字与债务规模已达到了极为惊人的程度,2017年联邦债务总计突破了20万亿美元,其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超出了100%。

  在经济方面,制造业的空心化现象愈发严峻,大量工厂早已迁至海外,国内的就业如今依靠服务业与金融业来维持。处于这种亏空的情形之中,美国仅仅凭借美元升值所获取的短期利益,根本没办法填补这个大窟窿,就更不要说改变与中国博弈的整体局势了。看到金融战这条路难以行得通,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便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为关键的领域——工业和科技。

  2018年特朗普执政之后,其政府针对中国的政策全面趋于紧缩。首先拿中兴通讯开刀,禁止美国的企业向中兴售卖芯片与软件,这致使中兴有好几个月处于停摆状态。随后,华为也被盯上了,在2019年被列入实体清单,美国的公司被要求停止供应关键技术,就连谷歌对华为安卓系统的授权也被切断。

  除此之外,美国还带着盟友一同行动,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接连追随其后,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出口加以限制。这些手段的目的十分清晰,那就是扼住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咽喉,特别是半导体、5G、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

  在美西方的封锁面前,中国并未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全方面推进国产替代这条直面挑战的道路。2014年设立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截至2019年,其二期募集资金已超2000亿元,重点投入到了半导体设备与材料领域。中芯国际成为了国产芯片领域的领军者,尽管其技术与国际顶尖水准仍存在差距,不过其14纳米制程已于2020年实现量产,28纳米制程也已全面开展。

  2018年时,美国针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一定的关税,其中工业品受到的冲击最明显,像机械设备、电子元件等都被列入了加征一定的关税的清单之中。中国方面并没有消极应对,对于过去依赖进口的高端数字控制机床、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其国产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就拿机床来讲,沈阳机床以及大连光洋等公司开始着力攻克五轴联动技术,到了2020年便已经可以有效的进行批量生产了,尽管在精度和稳定能力方面与德国、日本相比还存在差距,但起码能够很好的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了。

  原材料方面同样毫不示弱,稀土元素向来是中国的传统优势所在。美国一旦加大封锁力度,中国便缩减稀土出口量,2020年的出口量相较于前一年减少了超过20%,这反过来促使美国自行寻找替代方案。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在供应被切断之前,就已经在5G芯片领域处于全球领头羊。2020年Mate 40系列发布时,其所搭载的麒麟9000芯片让外界领略到中国在高端芯片设计方面的实力。

  在美国,去工业化现象早已初现端倪。自20世纪70年代起,制造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就持续下滑,从25%一路跌至2019年的11%。像底特律这样曾经的重要工业城市,如今已沦为“锈带”,工厂纷纷倒闭,工人面临失业,其经济只能依靠农业、采矿业和服务业勉强支撑。

  2019年时,美国农产品的出口额达1380亿美元,其采矿业靠着页岩油气勉强维持。不过,这些产业到底能盈利多少呢?服务业中的金融、科技巨头虽然盈利迅速,但实体经济空心化这一问题却日益显著。阿根廷就是个现成的例子,在20世纪初它还是全球排名前十的经济体,然而,凭借售卖牛肉和开采矿产,逐渐从发达国家的行列沦落到发展中国家的队伍里。

  除了工业方面硬碰硬的角力之外,美国还握有两张软实力方面的王牌:远程洗脑术和话语霸权。这里所说的“洗脑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农事耕种,而是借助文化输出与舆论操纵手段,在全球培育出众多“精神美国人”——这类人对西方价值观表示认同,在某些时候甚至会下意识地为美国发声,即便这样做会损害自身国家的利益。

  2016年美国举行大选之际,推特上每日有逾5000万条与政治相关的推文,其影响力直接波及世界各个角落。在中国,2019年抖音国际版TikTok风靡全球,然而没过多久,美国便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开始动手。2020年8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字节跳动将TikTok美国业务剥离,否则就要封禁。

  美国的新闻媒体,诸如CNN、BBC之类的,在全球收视率方面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2019年时,CNN国际频道的覆盖范围达2亿户以上家庭,其每日滚动播出的新闻能够对众多国家的舆论导向产生影响。

  2018年,美国推出了《外国代理人登记法》的升级版,加大对外国非政府组织(NGO)的审查力度。然而,美国自己却在全世界内资助了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像“自由之家”、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之类的机构,年年都会投入数千万美元用于开展培训、资助活动,以此来培育认同西方理念的群体。

  2020年,据美国国务院公开的数据表明,在东亚地区,此类项目的投入超过了5000万美元,其目的是扩大影响力。中国也并非毫无应对之策,2017年颁布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对外国非政府组织(NGO)的活动范围加以限制,2020年还将网络监管列入议程,清理了一批违规的境外账号,不过若要完全改变在话语权方面的劣势,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甚至能够这样讲,真正意义上的决战未必会直接在中美两国间爆发,更多的挑战是源于我们和那些“精神美国人”的对抗。倘若我们将中美之间的热战视为最终决战的呈现形式,那这种观念或许会致使我们错失最为关键的部分。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场决战并非发生在战场上,而是在全球范畴内的舆论、文化以及观念的角逐里。

  参考资料:[1]吴泽林撰写了《中美冲突是否必然——美国学者的视角》一文,该文刊载于《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4年第16卷第1期,页码范围是1 - 5页。